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方案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方案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方案
当前位置:

2017年06月03日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改善现状的需要。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民对此认识模糊,在幼儿教育上表现为:家长们千方百计地从幼儿期起就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舞蹈、珠心算等方面的能力,却忽视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幼儿园,受基础阶段教育的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已经小学化、成人化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也失去了快乐。

(2)农村幼儿园改革的需要。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加上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幼儿由于其父母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

(3)改变家长观念的需要。

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最关心的依次是学习、健康和品德。所以导致大部分家长在家在园只注重幼儿学习到了多少知识,大多数重智力开发、艺术熏陶、体能锻炼,轻习惯的养成。家长对于幼儿园开展各种游戏、配合活动开展提供材料、各种丰富的社区活动表示不理解。

(4)幼儿园工作的的根本需要。

《纲要》中对养成教育的要求:幼儿园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教育改革的要求,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教育部先后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个政策文本凸显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为贯彻落实两个政策文本,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呵护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只有孩子快乐地游戏起来,其内在的潜能才能被挖掘。”

2015年5月4日江苏省基教科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提出“课程游戏化”,2016年1月15日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申报通知》。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研究价值。

近年来,学者们对“养成教育”研究比较多,从理论到实践,内容比较广泛。从幼儿到成人,养成教育研究的群体跨度范围也很大。

养成教育国内外研究方面: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闫立超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反思》,概括了养成教育的提出和发展的历程。进入二十世纪,涌现了以“养成教育”为专栏的学术期刊,这方面的代表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当代青年研究》,这为养成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学术阵地。召开了全国性的养成教育研讨会。学界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和河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两届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且规模较大,来自各个省市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会,这对养成教育研究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2003年以来的养成教育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局面。国外方面:总体来看,国外没有严格的养成教育专门的研究,也没有养成教育相关的概念。复旦大学谢狂飞博士写的《美国品格教育研究》中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理论基础及其重要内涵解读的角度,讨论了美国品格教育的多个维度及其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助益和启示。

幼儿园养成教育国内外研究方面:国内幼儿园养成教育研究的内容细化的比较多,将养成教育的概念进行的多种分解,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理论,还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践成果、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等等。如:广州市荔湾区西村幼儿园写的《养成教育有方法幼儿形成好习惯》;浙江省龙泉市机关幼儿园写的《理念与发展——构建我园养成教育体系的反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岸幼儿园写的《情景交融,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幼儿园养成教育案例》等。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内容细化到家庭、文明礼仪、农村幼儿研究,如:复旦大学的董晓丽写的《探究家庭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幼儿品德养成策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幼儿园白根玲写的《农村幼儿园养成教育有效性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易冰写的《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研究》等。国外方面:单独研究幼儿园养成教育方面的不多,只有一些类似内容的研究,如:武汉大学程涛写的《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张淼写的《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行为养成教育探析》,这些研究都是养成教育内涵的一个分支。

近年来,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方面研究偏向理论的比较多,从研究的趋势上看在向实践研究上逐渐扩展,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江苏省宿迁市府苑幼儿园李芳芳老师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丁月玲老师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程建华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思考与实践——从一个区教研员的视角谈观念与操作》等。国外研究方面没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多数的研究是与中国课程之间的对比或者这些课程如何在中国实践,如:瑞吉欧、方案教学、蒙台梭利、海伊斯科普课程等。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2.心理学理论

学前儿童正处于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良好行为习惯雏形建立形成的初期,而这一阶段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决定着一个人将来行为发展的方向,也奠定了一个人将来行为能力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成人后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能力与素质基础。

3.学前教育学理论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个幼教法规文件,非常鲜明的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规程》总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4.政策依据

(1)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首先将养成教育提高到重要的高度,并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3)教育部先后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两个政策文本凸显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关注、对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课程实施整体性的关注,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幼儿园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六方面来进行项目园建设。

三、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关于养成教育在学术上的概念比较多,不同学者有不同而理解,有学者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近代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的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在认真阅读、分析各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文章,本课题中界定了“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概念为:幼儿园养成教育是从幼儿的生活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训练入手,同时这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与内心的理性启蒙和自我教育相联系、相统一,注重自我养成,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是一种生态系统性的教育。

虞永平教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沙迎迎认为课程游戏化指教师在幼儿课程教学中以游戏为手段来进行教学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说到底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本课题中的课程游戏化作为一种思想指导,一种先进的理念,去引领教师们的思想,指引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主要是将幼儿园的课程通过游戏或者是创造出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从而实现良好的转化教育。将教育赋予到游戏中,能更好地被幼儿接受和吸收理解,进而实现高效的转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具体目标:

1.探索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和要求,建立符合本园幼儿实际的行为规范细则,使在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2.探讨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幼儿园进行养成教育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提高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如采用环境教育法、身教法、言教法、榜样法、行为评价法、心理定势等方法,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各种游戏、幼儿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实现养成教育目标有实用价值,并提供可借鉴经验的操作范式。

3.激发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幼儿为主,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探索并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优化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培养目标:

1.生活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如厕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的态度及行为。

3.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问乐学;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爱动脑筋培养幼儿遵守学习纪律,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培养幼儿学习时能与同伴互助、共同分享。

4.交往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习惯。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5.运动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增强其体质。

6.安全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识,了解身体主要功能及重要性等的自我保护常识,养成集体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保护方法。

7.品德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主动参加各项活动,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尊重、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主要涉及四大方面:生活卫生方面,主要包括让幼儿养成按时作息,自己学会穿衣、穿鞋,学会进食,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讲究卫生等;文明礼仪方面,主要包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互相谦让,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爱护公物,关心他人等 ;安全行为方面,主要包括不做危险游戏,遵守纪律和交通规则,尽量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学习习惯方面,主要包括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倾听,活动中做到有秩序、不慌不乱,写字姿势要正确,喜欢看书、听故事、听笑话等。幼儿养成教育的内涵很宽泛,既涉及德育,又涉及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幼儿期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行为、品质已经萌芽,便于促进幼儿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本课题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养成教育研究,探索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将课题分解为三个二级子课题:

1.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生活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学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们的研究将以《指南》、课程游戏化作为总体背景,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我们的三级子课题没有固定研究内容和时间,研究方式和呈现形式可以很多样,如:两个班级合作、一个年级合作、家园合作、跨年级实验对比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现状调查研究等等。根据年级组课题和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灵活制定,短的可以一学期、长的可以一学年或更长时间进行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模式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以横向研究为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2.观察法: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3.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问卷调查法: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七、课题研究策略:

    1.园内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园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教科研沙龙”、“年级组课题问题大探讨”、“专家讲座”、“外出专项学习”等),和现场指导、课题引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远离“小学化”倾向。

2.创设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各类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幼儿园公共走廊、楼梯、专用室等创设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每班预留一块养成教育的专门环境展板,根据主题和课题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布置;每个区域活动都设置游戏规则等等)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

3.利用多种研究方式和呈现形式:两个班级合作、一个年级合作、家园合作、跨年级实验对比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现状调查研究等等。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的特点进行选择,学期初定下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前测、家长问卷调查、家长观察记录等;研究中撰写观察日记、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活动;期末进行后测、家长问卷反馈、家长课题评价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课题做到实处。

4.围绕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

(1)通过支架1——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通过全园的大讨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老师每两周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以科研沙龙方式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要求: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2)通过支架2——让《指南》成为幼儿教师的“圣经”

《指南》里5个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目标下的小中大班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为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依据。如在区域游戏中,响应《指南》真正遵循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特质的倡导,采用小组化、个别化的教育方式来支持每一位儿童的发展,以“养成如何渗透在幼儿游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室内养成教育环境如何产生有效的隐性暗示”等为研究内容。角色游戏:创造更多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游戏的环境和机会。我们不再有预设好的角色游戏区,而是留白游戏空间,提供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确定计划、布置游戏场景、回顾分享游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儿童都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教师在其中扮演材料的提供者、研究中的观察者、实践中的反思者。

    (3)通过支架3——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环境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因地制宜、因班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课题实践活动,布置教室游戏环境、安排桌椅布局等。在活动中桌椅摆放的形式上去小学化,把幼儿的游戏空间还给幼儿,从而让教师去改变小学化的教学行为,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

(4)通过支架4——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小中大年级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幼儿自助点心和进餐,能够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并且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将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开展不同的课题实践活动,如:学习洗衣服,带领幼儿去户外水池,拿幼儿用的搓衣板,进行实地操作;在小中大年级进行“自主用餐”,让幼儿自己盛饭、盛菜,发碗筷,学习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自然地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

(5)通过支架5——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

    从这个支架出发,我们要求教师做的是课题研究资源地图,实际上是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更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从以往的课题研究都从网上找内容、找目标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研究幼儿的经验,研究幼儿的兴趣,研究幼儿的需要,从本班幼儿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别于小组和个别学习的必要经验。“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取消集体教学,而是呼吁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渗透。我们认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推进有两个要求,一是精选话题,二是精心设计活动。对于必要进行集体教学的,比如说指向于生活、游戏、以及其他活动功能,需要帮助孩子相对快速完整建构经验的活动,就由我们教师发起,但组织过程要富有游戏性,注重有效性。

(6)通过支架六——一日活动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

在课题研究中,引领幼儿园通过一日活动的安排,尝试在整个课程实施推进当中,一种观念的改变,认识到稳定有规律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为在幼儿的年幼的阶段,稳定的生活常规,大脑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保护幼儿大脑,促进孩子大脑,促进他们的能力发育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同时稳定的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安排能给予幼儿情绪的稳定和安全感,也有利于幼儿习惯的养成。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为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我们建立了课题管理网络。

课题负主持人:戴美芳(园长)

课题主要成员:柳欢、章一兰、顾静、徐晓英、汪海燕、应想各年级组长等。课题组成员大多为园骨干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

时间保证:课题小组成员都是一线班主任,能够确保课题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每周会集中一次,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加强时间观念,保证高效准确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2.资料设备:

研究资料来源:网络、园图书室、园统一订阅的《早期阅读》教师版、教师自订的教科研资料;通过教学调查收集资料;其他教学同行提供的资料;该课题前期研究者提供的资料。可以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师生访谈法、资料参考法等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

3.科研手段:

第一、建立课题组教师档案。为教师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过程资料,包括方案计划、过程记载、精品教案、典型案例、反思随笔、阶段总结、结题资料等。

第二、建立课题研究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关键,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必须建立评价机制。我们将结合各个子课题,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第三、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对在实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奖励,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对教师进行阶段考核、学期考核、学年考核。内容为:实验进度情况、方案修订情况、教案的设计情况、典型案例记录情况及反思随笔记录情况等。

经费保障:幼儿园每年在预算中规划科研专项经费,以保障课题研究健康、科学地开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2月—2016年8月)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统一认识,分解课题,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进度明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20年8月)

课题中期评审,全面检查课题进展情况,做到问题明确、分工明确,进度明确和质量要求明确。初步建构农村幼儿园种植研究的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

课题总结,全面检查课题完成情况,对子课题和总课题总结报告以及论文进行审查,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鉴定做好准备工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

九、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总课题组长:柳欢,负责统筹课题的组织管理、全面负责组织落实各项课题的研究等;副组长:章一兰,负责课题指导。

课题组成员:顾静、徐晓英、汪海燕、胡佳琪、李晔、应想、蔡娟等。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研究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实践幼儿园的养成教育。

    1.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既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又珍视课程建设经验。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从关注活动的效果到关注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等。

2.改变以往课题实践操作中机械的教授,教师预设的多,幼儿生成的少的现状,形成一系列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课题研究的新形式和新方法。让幼儿在养成教育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多层次、多结构、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

3.初步建设课程游戏化课题研究资源库,统筹课题实践活动中的各类课题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题资源库;提高教师的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题研究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

    4.最后撰写结题报告、精品教案、典型案例、反思随笔、案例集、视频活动集、幼儿实践活动集和论文集等。

十一、参考文献:

[1]陈维霞.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05)

[2]虞永平.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

[4]林德宏.养成教育:生态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09)

[5]杨丽梅.生命视角下的儿童养成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8)

[6]闫立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成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

[7]雷道文.养成教育的内涵和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8]刘琼.课程游戏化与养成教育的对接[J].教育.2016.(06)

 


2019年7月30日 15:50
浏览量:0
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