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级组课题方案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方案    小班年级组课题方案
当前位置:

2014年03月29日

小班年级组课题方案

幼儿园课题:《幼儿园养成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二级子课题:《生活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养成教育观点。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就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使幼儿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致影响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

《纲要》指出:“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皆为对幼儿实施身心全面教育的良机,其间蕴涵着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亲历、模仿、实践和不断修正自身行为的各种机会。因此,“寓教育与生活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优越的生活和家长的溺爱也使一些幼儿产生了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我国的独生子女多,存在的问题也多,如“霸道”、“懒惰”、“贪吃”、“脾气倔”、“做事拖拉”、“缺乏耐心”等。我们的养成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是有差距的,我们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不抓紧教育,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

我园附近都是拆迁小区,有很多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孩子的入园人数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一半,这些孩子在习惯养成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卫生、礼貌、安全、学习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结合我园的十二五课题《幼儿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我们小班年级组选定《生活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作为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意在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生活活动是指“在日常生活普遍会进行的活动,包含表现自我照顾(例如自己进食、沐浴、更衣、整理仪容)、工作、家庭杂务及休闲娱乐的任何日常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它主要包括进餐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排泄活动、整理习惯和作息习惯等。生活活动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匮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他们需要成人悉心地照顾,更需要成人反复地指导帮助、训练培养,才能独立自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内容的广泛、细致,这种训练活动量大而多样,同时又不可能一次训练达到目的,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学前期、学龄期,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中健康领域指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纲要》中还要求到: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纲要》中语言领域指出: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的,所以要求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纲要》中社会领域要求到: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他在幼稚园教育中提出: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3.实践依据

(1)21世纪初,学前教育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生活活动中加强幼儿的养成教育,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文化遗产。

(2)教师在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少创新的内容,这些新观点和新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生活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四、研究的对象

小班年级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课题具体目标:

1.探讨在生活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如采用环境教育法、身教法、言教法、榜样法、行为评价法、心理定势等方法,通过家园共育、常规教育、随机教育等途径,对实现养成教育目标有实用价值,并提供可借鉴经验的操作范式。

2.激发教师探索并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优化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培养目标:

生活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如厕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的态度及行为。

安全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识,了解身体主要功能及重要性等的自我保护常识,养成集体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保护方法等。

(二)研究内容

我们的子课题主要是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研究,探索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将子课题分解为6个微型课题:1.安全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5.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6. 从日常常规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2.观察法: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3.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4.个案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5.问卷调查法: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6.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七、研究原则

1.反复性原则:是指活动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良好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幼儿习惯的形成过程往往会出现反复,教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比较多的精力,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教育,才能达到我们预期设定的养成目标。

2.整体性原则: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幼儿多方面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影响。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年龄较小,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作用相对来说比较突出。所以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

3.主体性原则:幼儿是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学习的主体。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都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从个多个方面来关心、爱护他们,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针对性原则。《纲要》中倡导的因材、因人、因事施教的原则,教师应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的发展,及时发现和引导,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幼儿采取教育相应的教育策略,加以引导和帮助。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

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5年8月)

全面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分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明确班组的研究内容,确定班组研究人员、目标及任务,落实研究措施,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收集课题资料。

3.总结评定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总结,整理收集研究成果。

九、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借助儿歌实施养成教育。

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进行学习,才能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被迫进行只能适得其反。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特别重要的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活动中注意以幼儿为主体,结合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提供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自愿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爱喝水》、《漱口歌》等教学内容。

(二)通过游戏实施养成教育。

幼儿都喜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们都可以找到无尽的欢乐,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时,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一边扭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娃娃家里为孩子们投放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活动中随机渗透养成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多进行观察,多注意幼儿,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加肯定孩子们的发现。我们把可以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四)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能力较弱这一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教师不管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应当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儿歌、动作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五)家园共育催化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不仅是要在园培养,家庭教育也极为重要。幼儿习惯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与氛围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通过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家长园地以及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近来幼儿习惯培养的目标、内容,便于家长配合、参与,并帮助、指导、支持家长,共同提高教养方式。活动中拉近家园、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提高家长的互动教育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采取同步教育的措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园长亲自主持课题,有领导的支持是开展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课题核心组成员均是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经验丰富,擅长于课题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分享,研究的合作。

2.制度保障。课题研究按照具体的制度严格执行,一是课题参与者必须遵守《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二是课题参与者必须明确《教科组成员职责》并遵守《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常规的基本要求》。

3.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小班年级组每两周进行课题研究例会,全体参与者反馈阶段研究情况,年级组织布置新的研究的要求并且负责研究进程,保障小班生活活动中养成教育的有效进行。

4.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每人负责不同的内容,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进行年级组资料的反馈、分析,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及时反馈到教科组。

5.理论保障。认真学习幼儿园定期聘请的课程研究专家给予养成教育课题实施开展的建议;定期收到教科室下发的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信息,接收教科室的指导,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十一、课题预期成果

1.汇编生活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课题研究报告。

3.案例、论文。

4.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成果性资料。


2019年7月30日 15:50
浏览量:0
教育科研